梦者的一日
摘要
《梦者的一日》是一篇受RPG游戏《OMORI》启发的短篇实验性小说,以“被催眠者视角”展开,讲述了一位被关押在全白房间中的主人公在白噪声电视机前不断重置记忆、抗争自我的经历。全文通过多次醒来与重置的循环,呈现了“我”对房间与白噪声的依赖——“听着它就有种在寒冷的冬日……感到难以用词句形容的熨贴感”;同时埋藏了对“潮汐”这一关键意向的回忆:它是与大海相关的记忆碎片,也是主人公抗击催眠的“钥匙”。
作者以多种字体与反白文字刻画不同身份的声音,黑条遮蔽代表被催眠者所忘却的记忆片段,譬如:“██教过,潮汐是██通过引力拉动了██产生的,它是一种有趣的天文现象……”。随着底层音模式与记忆重置程序的调整,白噪声的形容也从“波动而又充满力量”逐渐转为“平静”“惬意”,暗示催眠者针对性地干预意识状态。
文本结尾处,作者在“正文结束的分割线”之后,补充了写作灵感与创作背景,说明了黑条的象征意义与整体思路:用催眠、记忆重置与白噪声共同构建一个“盒子”式的密闭空间,将读者置于主角的意识迷宫中,探索自我、记忆与身份认同的边界。
其他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其他信息
Attribute | Value |
---|---|
Standard Name | 梦者的一日 |
Filename | 梦者的一日.docx |
Type | document |
Format | Microsoft Word Document (OpenXML) |
Size | 20809 bytes |
MD5 | 7db5a612685338124ddf50859c6be6fa |
Archived Date | 2025-07-04 |
Original Link | [Unknown link(update needed)] |
Author | 未知 |
Region | 未知 |
Date | 未知 |
Tags | 催眠, 记忆重置, 白噪音, 监禁, 心理实验, 科幻, 密室, 意识流, 叙事碎片, 认同危机, 自我探索, 白色空间, 实验报告, 意识操控, 虚拟现实感, 心理学, 氛围感, 跨文本引用 |
本文由多元性别成人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存档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正文
前排提示: 部分灵感来自RPG游戏《OMORI》,全年龄向(大概),(被)催眠者视角,可能有些神神叨叨,如果以上ok,那么就继续吧。
------------------------正文的分割线
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白色房间,自有记忆起,'我'就一直生活在这个房间里。 房间非常空旷,除了我身下略显凌乱的床铺,便只有左前方的一台不断放送着黑白雪花的老式电视机,和床铺对面那扇永远也不会打开的白色木门。那台电视机总是会伴随着屏幕上雪花的闪动发出轻柔的白噪音。 先是恋恋不舍地在床里打了几个滚,把滑到床板边∫的手换了个更加舒服的位置,浅浅地摩挲了一会儿手感温润的木质床板,拖了大半天才迟迟下床,贴近电视,仔细聆听它发出的仿佛是在抚慰着身躯的声音,我觉得我的心就像在刺骨的寒冬中,一下子浸入了温度适宜的热水般感到了难以用词句形容的熨贴感。我的身体和心灵一下子放松下来,身体趴倒在电视机前,心灵顺着记忆的阶梯向过去追溯,我不禁回忆起久远的过去。 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曾这台电视发出的噪声头昏脑胀,甚至想要通过破坏电视机的方法停止噪声的骚扰,可惜,即使我翻找了很久,我依旧没有发现任何工具,就仿佛这里除了︴我、床铺、电视机之外,就没有其他东西¦了。当想到这件事的时候,我曾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可顿悟带来的灵感又总是被电视机不断波动的白噪声打断,那珍贵却又不可知的灵感就像捧在掌心中的水,一不留神就消逝在了自己的认知中。自那之后,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渐渐地也熟悉起了电视机发出的声响,它就像潮汐、就像日光、像春日淅淅沥沥的雨水、像秋日深林中潺潺流淌的小河、像母亲怀抱中稳定的心跳、像父亲脊背上沉稳的呼吸、像孩童沉睡时起伏的胸膛、像街道彼方属于家的那盏灯火,平静,温和、波动而又充满力量。7
渐渐地,我喜欢上了白噪音的陪伴,它总能使我感到安心,就像不得不冒险通过摇晃的玻璃索道时忽然看到了坚实而稳定的地基,被它所包围,好像一切都变得简单了下来;听着它的起伏,就仿佛世界伴随着我一起跃动;聆听它的律动,所行之事便有了方向。我已经难以回忆我还未█████████,离开这样美妙的声音,我该怎么生活啊。 等等,我不是一直生活在这个房间吗?█,███! 起伏如潮汐如一般的声音在我微微皱起的眉间游动,体味着它的变化,其他的一切仿佛不再重要了,就这样吧,刚浮上表层的疑问又失去了动力,缓缓地消去了痕迹。!
我的心随着声音的起伏一起摇摆,就像随波逐流的水母,任凭甜美的潮汐把我带向其他的地方。 就在我即将被突然升起的睡意征服的时候,一个细小的疑问让我在会见周公的路上绊了一跤。
'潮汐' ... ...,'潮汐'是什么,这里没有叫做'潮汐'的东西啊,为什么我会觉得它和电视机发出的声音很像?1
我从趴在地上的姿势中弹起,不假思索地用食指在额头前快速划动,就好像寄希望于这个行为能够擦亮思绪的火花,好让我窥见迷雾背后的答案。 或许是这个动作真的有什么神奇的功效,我的脑海中闪过一些零碎的片段。
**"好像有些不对劲,她是不▏是又要醒了?
"███教过,潮汐是██通过引力拉动了██产生的,它是一种有趣的天文现象,它会让██逐渐远离██
"今天是██的生日,我们准备带你去你一直喜欢的████,要玩得开心啊。" "这个海螺是你从████的沙滩上捡回来送给你妹妹██的礼物,姐妹之间感情真好啊,即使玩的那么疯也不忘记给对方准备一点惊喜。" "都多大人了,也不知道小心点,有谁大半夜了还突然丢下一句'想看█了'自己一个人在███瞎晃荡的啊,被别人拐走卖进山沟沟可怎么办啊。" "听说最近███有不少人无缘无故地消失了,你也小心点,最近先别去那里晃悠了。" 这些,是什么? 我不是一直生活在这里吗?
██又是什么,那就是'名字'吗? "'名字'是相互称呼用的符号,它也是一个人最初的证明,你的名字是我们共同给予你的礼物,希望你能喜欢。" 我有'名字'吗?
"██,能有你这样的女儿,我们都很幸运。 " "姐姐,「你上次和我一起玩的,用摩斯密码和凯撒加密的形式重新写下名字的游戏还是挺有趣的,我们下次爸妈的名字刻在八音盒上,送给他们当礼物好吗?" "如果一直是'一个人'的话,名字会有什么意义呢,这样无用的东西我替你丢掉好了。" 为什么,他们喊我'██',我是██吗?
可是,如果这里只有我的话 .....我应该,不需要'名字'? ██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不知为何,每当想到'██'时,之前在我脑海中闪过画面就变得黯淡了一分,就连之前还算清晰的对话声,也像隔了一面屏风一般,显得飘忽不定。 不知来由地,我的心底不希望那些片段就此消失 ..... ** "真是麻烦,怎么又醒了。"不知哪里传来了从未听过的冰冷声音,一听这个声音,我不知为何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 "███,██。"还未等我从这寒冰凝结成的声音中回过神,这声音又把我的意识拉入了黑沉的深渊。 *
房间重新设定,准备记忆重置,屏蔽关键意向'潮汐'。
改变基底音模式,降低起伏。
重置测试体生理状态。 准备人员撤离,下次测试将于3分钟后开始。 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白色房间,自有记忆起,'我'就一直生活在这个房间里。 房间非常空旷,除了我身下的床铺,便只有左前方的一台不断放送着黑白雪花的老式电视机,和床铺对面那扇永远也不会打开的白色木门。那台电视机总是会伴随着屏幕上雪花的闪动发出轻柔的白噪音。.
一醒来,电视机发出的有着惊人诱惑力的声音就抓住了我的神志,听着它就有种在寒冷的冬日,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终于能够进入温暖的被窝的惬意,我仿佛被这种声音蛊惑了,再次软倒在床上,一边轻轻抚摸着枕边的床板上不知何时留下的凹痕,一边听着那平和的白噪音,'我'再次陷入了梦乡。
------------------------正文结束的分割线
因为没有大纲而且思路跳跃的缘故,内容可能挺凌乱的,虽然想过补一个催眠者的视角,可想象一下插入的效果,还是简化成几句简单的话吧,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正文中存在几种不同的字体,象征着不同身份的角色的发言,还通过反白隐藏了一些对话,不看的话没什么影响,算是一种对剧情的补充。 简单地说一下灵感吧,最开始是想设定成(被)催眠的人过着离奇的日常而又认为这很正常的展开,后来思路忽然跳跃到了OMORI,顺便化用了里面喜欢的一部分展开,顺着这个思路下来,本来准备写一个不断重置,每次有文本细微差异,最后几乎完全涂黑或是完全失去神志这种的感觉,后来有觉得这样太过冗长,██被我用来表示'催眠'这个行为对'我'记忆的影响,那是别人想要'我'忘却的部分,是'我'找回自己身份的钥匙,现在写的这部分是'主角'抗争成功了一部分,找到了一把钥匙,也就是'潮汐'这个意向(毕竟主角在我的设定中喜欢大海,也有很多重要的记忆与'大海'这个意向直接关联,在文中'大海'这个意向也曾是一把'钥匙',但在文章描写的这个部分中,这把钥匙已经被抹去/涂黑了。),但因为被发现,所以又被抹去了一把钥匙,像文中出现的其他黑条,都是主角重要回忆的一部分,也是她抗击催眠与自身意志的基石。 逐渐加深的,对电视白噪声的适应,既是对催眠手段(白噪声)的适应、依赖,也是在暗示主角的催眠程度在加深,已经到了'快要离不开'这样的阶段了。 不过成也白噪音,败也白噪音,它确实成功地抓住了主角的心灵,但它'起伏'、'波动'的意向恰好触及了主角喜欢的'潮汐',这才有了后文'醒来'的挣扎,在反白部分,提及了对白噪声频段和起伏的重新设定,对应的,在下一次的重置中,白噪声意向的描写变成了'熨贴'、'平静'、'惬意'这也是催眠者在避免再次刺激主角,动态调整催眠方针的表现。 而且描写房间的时候,刻意提及了通体都是白色,而且,也没有窗户、温度、衣服之类的描写,既可以看作暗中的催眠者已经成功了大半,能够让主角完全忽视这种异常,(指以一种几乎无忧无虑的心态在这么一个几乎称得上是'盒子'一样的房间里玩耍,也指主角很难注意到自身除了神志之外的异常。),明明认为自己有记忆以来一直生活在白色房间,而且也没有与外界的沟通手段,她的内心戏却有很多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这也是主角还在抵抗,且还能够抵抗的证明。&
很喜欢金爷的一句话"白色是记忆的缺失。"有不少创作思路也是这里来的。: f(
不过主角也不是全无反抗,最后提到的,主角喜欢在床上活动(指赖床(笑)),床板上的凹痕其实是她留给自己的线索,因为藏在凌乱的被子之下,其实并不显眼,而且这是'最初'的她留下的东西,每次'重置'也会将其复原,是保留性的线索。此外,主角那个'不假思索'的,用食指在额头前划动的动作也是她给自己留下的线索,记忆或许能够被隐匿甚至是抹去,但这样刻在肌肉中,几乎算是人物特征性的下意识小动作却不是那么好修正的,这也是我把这个动作安排在'想起什么'之前的原因,在不断的重置之中,主角一次次地强化这个动作代表的'醒悟'的意向,哪怕记忆被重置,记忆仅剩一些残渣,这个熟悉的动作依然能够帮助她拨开迷雾。(就像运动员通过某个特定的动作暗示自己放松或是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一样,这个动作也是主角日常'思考'时的习惯动作,它本身就被主角赋予过'强化思考'之类的含义,这或许也是主角保卫自己的关键?).
谢谢大家能够读到这里。